要知道自己家有沒有錢,這次主計處準備了不錯的資料給各位參考
看新聞媒體表示,這是30年來的再次更新?
不知道為什麼要隔這麼久~
文章發佈日與更新日資訊
本文在October 22, 2024發佈,最新更新日期為 June 28, 2025 ,資料由 Joe Lin 更新。
不過在看數字前,請先了解定義與資料時間
研究資料時間分為兩部分
老喬採用的主要政府報告資料
國富統計發佈時間
國富統計為 111年,也就是2022年的資料
主計處資料發布時間為2024/04/29
國富統計為 112年,也就是2023年的資料
主計處資料發布時間為2025/04/29
家庭財富發佈時間
家庭財富分配統計為 110年,也就是2021年的資料
台灣家庭財富的定義是什麼?
家庭財富是由「資產扣掉負債」計算而來
資產包括非金融性資產如房地產,以及金融性資產如股票、現金。
在台灣,政府單位的「家庭」,裡面有多少人?
在2024年統計資料為2.79人
歷史資料可以看老喬這篇:台灣家庭平均收入是多少?
至於家戶數量的變化,可以參考台灣歷年家戶數的歷史變化
老喬在研究資料的時候發現,各種報告常常因為單位不一樣,所以你看的時候數據會很奇怪
因此在底下文章,老喬會一直提醒各位現在的資料是「個人」還是「家庭」~
台灣家庭財富有多少?2021年家庭財富中位數為894萬
這邊先看看天下雜誌做的圖

依照2024年主計處公布的 2021年臺灣家庭財富分布
PR 50為 894萬元新台幣
代表你的家庭資產,高於894萬元,你就在全台灣50%以上
若低於894萬元,則你在50%以下
我們家是不是中產?看看台灣中產家庭階級的定義吧
2024主計處公布的2023年收入統計,家庭年收入(此採用可支配所得之中位數)為96.1萬元
代表 如果你的家庭年收入超過 96 萬元
表示你是前 50% 的人
反之 如果你的家庭年收入少於 96 萬元
表示你是後 50% 的人
那麼按照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(OECD) 的標準
「中產階級」的收入
會落在收入中位數的 75% 到 200% 之間
所以按照 OECD 的標準來計算的話
在台灣:
- 家庭年收入落在 67 萬元到 192 萬元之間,才算是中產階級
- 家庭年收入低於 67 萬元,則不能算是中產階級,屬於比較弱勢的族群
- 那如果超過 192 萬元,就算是比較富裕的家庭
詳細的內容老喬整理在這篇文章中
台灣中產階級標準,一文了解台灣中產階級的家庭月收入、家庭資產等數據
要注意的是,家庭與個人的概念不同,以2024年的最新資料來說
在2024年統計資料為2.79人
歷史資料可以看老喬這篇:台灣家庭平均收入是多少?
我個人的收入,算是在中產階級的水準中嗎?
依照上述的中產階級家庭定義,家庭年可支配所得在67萬~192萬之間是中產階級
在除上一個家庭有2.79人
所以一個人收入是不是在中產階級的標準,會落在 24萬~68.8萬的可支配所得水準
你個人收入有沒有達到中產等級?請看看年收是不是在24萬~68.8萬之間
我在結婚後,能不能過上「中產以上」的生活呢?以家庭收入來推算

不管是男是女,都會關心在步入婚姻生涯後,生活能不能保持著與現在相同的水準。
這時候老喬帶你學習的這份資料就非常有用~~~
因為這牽扯到男女、男男、女女間所建立的家庭收入
(別忘記台灣可以同性婚姻喔 XDDD)
上面有提到,家庭可支配所得,超過192萬就是比較富裕的家庭
老喬建議直接加整數,也就是家庭可支配所得如果超過200萬,就是比較富裕,高於中產的生活水準的家庭。
這時候,如果婚姻的雙方,年度個人收入,都是100萬,那麼這兩人結婚後,可能就是中產以上的家庭(這邊就不探討什麼是可支配所得了~)
不過,如果有生兒育女的計劃,導致另一半的收入變成0的時候,這風險怎麼去化?
也就是說,當你想要
- 組建家庭
- 有生兒育女的計劃
- 生活希望能在中產以上
- 有一人會全職在家照顧小孩
在滿足這些條件下,你的另一半年度收入最好超過200萬元
在這樣的邏輯下,產生幾個問題
個人收入超過200萬的人,在台灣有多少?以國稅局綜合所得稅務資料統計來看
這邊直接上老喬做的圖~

綜合所得稅的統計,是以家庭戶為單位,前面已經提到過家庭人口數的資料了,先不贅述~
前面提到希望家庭的可支配所得要超過年度200萬,過上中產以上的生活
再加上前面提到的條件~
但國稅局的間距,有一個是在121~242萬元,這個間距的平均,落在181.5萬元,還不到目標的200萬。
這邊用線性平均來推測,121* 1.65=199.65,也就是說,只有35%的該級距人數,超過200萬的家庭年收(薪資),
所以可以推斷 315,321* 0.35= 110,362.35戶家庭
來做一下加法
8667+35653+11016+125601+110,362 = 291,299
也就是這個條件下,你要成為全台前 29萬左右的家庭~
這大概佔家庭數的
0.25%+1.04%+0.32%+3.67%+(9.22%*0.35) = 0.045686
也就是 4.57%
老喬算了算,覺得這是好硬的條件啊 XDDDDD
台灣個人綜合所得稅的階梯級距表
個人收入超過200萬的人,在台灣有多少?以行政院主計處薪資資料來看
再來看看,如果以薪資收入統計來看看呢?
以民國111年的台灣全體薪資條件,配上個人薪資收入要大於200萬,可以得到以下圖

你要找的另一半,必須超過全台灣有領薪資的人90%以上
而且還要加上在適婚年齡的男女
恩…挑戰啊 XDDDD
在民國111年的第九分位,也只有126.1萬元的個人薪資收入而已~
這真的挺需要緣分的~
由以上兩組數據資料,我們會知道
婚後想要過上中產之上的生活,家庭收入要200萬以上,這在國稅局的眼中,是台灣前4.57%的高收入家庭。
如果個人要收入超過200萬以上,在台灣是超過90%以上的人了
我在結婚後,能不能過上「中產」的生活呢?以家庭收入來推算
如果要求下修,只想要過上中產的生活
那麼~~~先複習下定義
家庭年收入落在 67 萬元到 192 萬元之間,才算是中產階級
這邊以中產最低標定義,並配上上面的擇偶條件
只是預期下修為中產水準
- 組建家庭
- 有生兒育女的計劃
- 生活希望能在中產水準
- 有一人會全職在家照顧小孩
在滿足這些條件下,你的另一半年度收入要落在 67 萬元到 192 萬元之間
老喬用最低標67萬的薪資收入來看

你的另一半薪資收入,會落在60~70%的區間
也就是每月薪資在 55,833 的水準
這樣的標準,好像比前面務實一些了?
各位可以再好好思索思索
老喬也是當上三個孩子的爸之後
才整理出這些資料的,所以當年根本沒想過這些 XDDDD
老喬一邊打這些資料,一邊覺得能活到三寶出生真是奇蹟啊~~~

曬一下三寶剛出生,老喬一打二的一天 XDDD
一隻是南瓜,一隻是蜘蛛人
以稅率來看,每家戶單位的薪資收入是多少呢?|2023年台灣稅務局資料
老喬將稅務資料做整理後,可以一眼便認出,你的家庭收入,與稅務級距之間的關係
希望這能夠讓各位更了解「家」與稅務及薪資收入的關係
| 年別及所得級距 | 薪資收入 (元) | 申報戶數之百分比 |
|---|---|---|
| NET=0(萬元) | 402,600 | 44.05 |
| 0~56 | 742,400 | 35.68 |
| 56~126 | 1,332,800 | 11.33 |
| 126~252 | 2,060,900 | 5.56 |
| 252~472 | 3,199,500 | 2.33 |
| 472~500 | 4,337,700 | 0.13 |
| 500~1,000 | 5,443,800 | 0.75 |
| > 1,000 | 14,744,000 | 0.18 |
稅籍資料可以參考:
台灣2023年,個人綜合所得稅的階梯級距表
台灣家庭財富有多少?2023年國富統計資料解析
國富統計資料發佈於2025/04
主要公布的內容為家庭財富的均值
不過也因為是平均值的關係,很有錢的與很窮會放在一起比
很老的與剛出社會的也會放在一起比
所以該資料參考就好
但很有建設性的資料,老喬認為是平均成長率
背後的原因呢,老喬先建議看看主計處網頁:https://www.dgbas.gov.tw/
2025年經濟成長率GDP預估為 3.14%

可以看到,經濟成長率是3.14%
就這個資料,可以推斷,如果你的資產每年沒有成長3%
代表你以外的人,超過50%資產都有成長,所以自己需要更加注意
這就是不進則退的概念
國富統計顯示,2023年每家戶淨資產成長6.56%

對比前面數字的3%左右落差,就可以知道,有些人的淨資產成長率是遠高於3%的
至於這平均的6.56%成長,是從什麼地方來呢?
2022年,家戶淨資產為1,772萬
2023年,家戶淨資產為1,889萬
增加了116萬元
增長動能為有價證券、國外金融性資產淨值、定期性存款及外匯存款,佔比85.3%
其中帶來特別多成長的是
- 有價證券 61萬
- 國外金融性資產淨值 22萬
- 定期性存款及外匯存款 16萬
上述三個加總後,為99萬
佔總體的99/116= 0.8534482759
各自佔比為
- 有價證券: 52.5%
- 國外金融性資產淨值: 18.9%
- 定期性存款及外匯存款: 13.7%
換句話說,如果你的家庭,沒有股市資產,就會錯過台灣有價證卷+國外金融性資產淨值 共70.4%的增長幅度
對比超高資產客群,資產成長率在9~10%
這時候回去看中信的報告,就會覺得挺準確的 2024年中國信託 X BCG 的2024臺灣超高資產客群財富洞察報告

但背後所藏的現實,就是資產成長率追不上大戶的話
社會必定M型化,這是老喬覺的要多注意的部分
用10分位,來看台灣家庭的財富落點
老喬推中央社的圖表,非常簡潔有力,是天下做圖的進階版本~~~
家庭財富平均數落在 1638 萬元
要當全台最有錢的10%的家庭,家庭財富要有 3391萬元新台幣,才進的去榜單喔~

對於真實狀況更有參考性的中位數,落在894萬元,也就是10分位中的第五分位
另外科普一下,在此份國富報告中,每一分位為891,900戶家庭
所以國富報中的家庭總數為8,919,000戶家庭
家庭財富分配
十分位法 家庭資產 戶數
第一分位(0~10%) 143萬 891.9
第二分位(10~20%)319萬
第三分位(20~30%)490萬
第四分位(30~40%)677萬
第五分位(40~50%)894萬
第六分位(50~60%)1171萬
第七分位(60~70%)1547萬
第八分位(70~80%)2134萬
第九分位(80~90%)3391萬
第十分位(90~100%)
以四分位法檢視家庭財富狀況
四分位法
第一分位(25%) 400
第二分位(50%)894
第三分位(75%)1800
第四分位(100%)
而有趣的是,前20%的家庭財富,平均數是5133萬元新台幣
這代表最前10%裏面,有非常非常非常有錢的家庭存在呢

不知道為什麼,老喬在國富報告中看到的數據,與中央社的整理數據不同
感覺上是中央社打錯了,實際據為以下
全國家庭財富
五分位
第一分位(0~20%)
平均 76.7萬元
佔整體 0.94%
第二分位(20~40%)
492.7
第三分位(40~60%)
906.3
第四分位(60~80%)
1580.7
第五分位(80~100%)
平均 5,133.2萬元
佔整體 62.68%
至於一個家庭有多少人,在2024年統計資料為2.79人
歷史資料可以看老喬這篇:台灣家庭平均收入是多少?
如果還沒成家,自己獨自生活,我該怎麼運用家庭財富數據?
上面一點有提到,台灣在2024年的家庭平均人數是2.79
如果只有自己要養,那麼可以這樣思考
以目前的資產現況出發
- 先統計自己的財富(金融、外幣、儲蓄與非金融資產有多少)
- 將上面的數據都除以2.79,看看自己的落點在哪裡
- 設定心中想要前往的目標資產
- 依照72法則,計算翻倍所需要的時間,或是設定想要的資產報酬率(這部分可以參考小狗錢錢的運作邏輯)
家庭平均收入、家庭平均財富的概念並不相同
要注意,家庭平均收入,代表一年家庭所賺到的錢
與這篇資料,家庭財富是不一樣的概念
家庭收入、可支配所得,像是河川一樣,一直流入湖泊(水源儲存地當中)
家庭財富,則是該湖泊的大小、深度
這兩個概念,放在一起,會變成很精華的下圖
依照家庭戶數做分類,來看可支配所得、消費與儲蓄
總家庭戶數為 9,119,998 戶,佔比依此基礎計算該家庭戶數與總體之佔比 (%)
台灣來說,平均戶內人口數為 2.79 人,其中成年人 2.46 人,未成年人 0.33 人。
每戶人數、可支配所得與消費支出的關係
計算說明:
平均每戶、每人可支配所得 = 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 ÷ 每戶人數
平均每戶、每人消費支出 = 平均每戶消費支出 ÷ 每戶人數
對於「九個及九個人以上」的計算,假設每戶為 9 人。
| 每戶人數 | 家庭戶數(戶) | 該家庭戶數與總體之佔比 (%) | 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 | 平均每戶消費支出 | 平均每戶、每人可支配所得 | 平均每戶、每人消費支出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一個人 | 1,404,028 | 15.4 | 536,980 | 424,304 | 536,980 | 424,304 |
| 二個人 | 3,057,225 | 33.5 | 884,950 | 689,353 | 442,475 | 344,677 |
| 三個人 | 2,189,181 | 24.0 | 1,277,701 | 941,402 | 425,900 | 313,801 |
| 四個人 | 1,549,993 | 17.0 | 1,574,002 | 1,176,701 | 393,501 | 294,175 |
| 五個人 | 552,747 | 6.1 | 1,727,235 | 1,291,855 | 345,447 | 258,371 |
| 六個人 | 262,344 | 2.9 | 1,874,850 | 1,443,828 | 312,475 | 240,638 |
| 七個人 | 72,854 | 0.8 | 1,991,748 | 1,603,847 | 284,535 | 229,121 |
| 八個人 | 23,702 | 0.3 | 2,421,005 | 1,689,886 | 302,626 | 211,236 |
| 九個及九個人以上 | 7,924 | 0.1 | 2,708,903 | 2,187,681 | 300,989 | 243,076 |
會發現到,台灣目前的家庭每戶人數,以兩口之家為主,佔比為33.5%
像老喬現在變為五口之家,佔台灣全體的6.1%
平均每戶儲蓄,依可支配所得按戶數五等分位分
金額單位:新臺幣元
| 分位 | 總平均 | 一 | 二 | 三 | 四 | 五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平均每戶消費支出 | 861,305 | 392,454 | 627,259 | 821,836 | 1,041,542 | 1,423,435 |
| 平均每戶儲蓄 | 275,402 | -16,626 | 59,947 | 154,885 | 300,453 | 878,352 |
| 平均消費率(%) | 75.77 | 104.42 | 91.28 | 84.14 | 77.61 | 61.84 |
| 平均儲蓄率(%) | 24.23 | – | 8.72 | 15.86 | 22.39 | 38.16 |
平均儲蓄,以戶長的年齡做分類
金額單位:新臺幣元
各年齡層家庭可支配所得、消費支出與儲蓄狀況
| 年齡層 | 可支配所得 | 最終消費支出 | 平均每戶儲蓄 | 平均儲蓄率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未滿 30 歲 | 1,113,477 | 849,848 | 263,629 | 23.68% |
| 30~34 歲 | 1,277,255 | 950,911 | 326,344 | 25.55% |
| 35~39 歲 | 1,299,771 | 966,087 | 333,684 | 25.67% |
| 40~44 歲 | 1,295,355 | 990,387 | 304,968 | 23.54% |
| 45~54 歲 | 1,326,225 | 1,001,678 | 324,547 | 24.47% |
| 55~64 歲 | 1,251,919 | 873,438 | 378,481 | 30.23% |
| 65 歲以上 | 724,433 | 621,784 | 102,649 | 14.17% |
每戶家庭的平均儲蓄
儲蓄及平均儲蓄觀察,112 年臺灣地區個人儲蓄總額為 25,117 億元,平均每戶儲蓄 275,402 元
以台灣稅籍資料來看,2023年台灣有錢人平均有多少利息收入?有多少本金放在銀行存著?|2023年台灣稅籍資料
這是主計處於114年4月發表的熱騰騰資料
年別及所得級距CY & Classification of Income Household
單位為1,000新台幣
| 年別 | 所得級距 | 利息所得 | 假設利息為1.5%,有多少存款 |
|---|---|---|---|
| 2023 | NET=0(萬元) (NT$10,000) | 19.8 | 1,318.51 |
| 2023 | 0~56 | 22.7 | 1,512.77 |
| 2023 | 56~126 | 42.6 | 2,838.03 |
| 2023 | 126~252 | 64.9 | 4,325.03 |
| 2023 | 252~472 | 97.8 | 6,517.55 |
| 2023 | 472~500 | 123.3 | 8,218.82 |
| 2023 | 500~1,000 | 157.8 | 10,523.11 |
| 2023 | > 1,000 | 558.1 | 37,208.41 |
老喬將資料換成文字來說明
以下是2023年不同所得級距的利息所得及其對應的存款金額,假設利息為1.5%:
- 所得級距為NET=0萬元(即0元)時,利息所得為19,800元,對應的存款金額為1,318,510元。
- 所得級距為0~56萬元時,利息所得為22,700元,對應的存款金額為1,512,770元。
- 所得級距為56~126萬元時,利息所得為42,600元,對應的存款金額為2,838,030元。
- 所得級距為126~252萬元時,利息所得為64,900元,對應的存款金額為4,325,030元。
- 所得級距為252~472萬元時,利息所得為97,800元,對應的存款金額為6,517,550元。
- 所得級距為472~500萬元時,利息所得為123,300元,對應的存款金額為8,218,820元。
- 所得級距為500~1,000萬元時,利息所得為157,800元,對應的存款金額為10,523,110元。
- 所得級距為大於1,000萬元時,利息所得為558,100元,對應的存款金額為37,208,410元。
稅籍資料可以參考:
台灣2023年,個人綜合所得稅的階梯級距表
台灣每戶家庭,有多少股票資產呢?
這邊資料是用國稅局的資料回推的~
老喬認為這是騙不了人的資料 XDDDD 國稅局是AI超強的單位
不只是台灣,美國也是,應該全世界國稅局都是IT超強的單位 XDDD
表格單位為千元
| 年別 | 所得級距 | 股利所得* | 假設股利率為3%,回算有多少股票資產本金 |
|---|---|---|---|
| 2023 | NET=0(萬元) (NT$10,000) | 60.39 | 2,013.10 |
| 2023 | 0~56 | 87.81 | 2,927.07 |
| 2023 | 56~126 | 240.91 | 8,030.27 |
| 2023 | 126~252 | 507.17 | 16,905.65 |
| 2023 | 252~472 | 1,062.43 | 35,414.30 |
| 2023 | 472~500 | 1,624.58 | 54,152.66 |
| 2023 | 500~1,000 | 2,608.21 | 86,940.27 |
| 2023 | > 1,000 | 10,686.43 | 356,214.44 |
在2023年,依據所得級距,股利所得及其對應的股票資產本金如下:
- 所得級距為「NET=0(萬元) (NT$10,000)」,股利所得為60,390元,假設股利率為3%,則股票資產本金約為2,013,100元。
- 所得級距為「0~56」,股利所得為87,810元,假設股利率為3%,則股票資產本金約為2,927,070元。
- 所得級距為「56~126」,股利所得為240,910元,假設股利率為3%,則股票資產本金約為8,030,270元。
- 所得級距為「126~252」,股利所得為507,170元,假設股利率為3%,則股票資產本金約為16,905,650元。
- 所得級距為「252~472」,股利所得為1,062,430元,假設股利率為3%,則股票資產本金約為35,414,300元。
- 所得級距為「472~500」,股利所得為1,624,580元,假設股利率為3%,則股票資產本金約為54,152,660元。
- 所得級距為「500~1,000」,股利所得為2,608,210元,假設股利率為3%,則股票資產本金約為86,940,270元。
- 所得級距大於「1,000」,股利所得為10,686,430元,假設股利率為3%,則股票資產本金約為356,214,440元。
資料來源為 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-按淨所得級距別分
請見
台灣2023年,個人綜合所得稅的階梯級距表
台灣家庭財富、家庭收入的交叉比對模型
這部分新聞媒體比較少人在說明
老喬也是直到看到主計處的正式新聞稿之後,才發現有這個超精華的資料的

首先請先定義自己的收入十分位數,需要資料可以參考老喬這篇
台灣家庭平均收入是多少?
找到自己的家庭財富十分位數
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人,那麼用預估的方式同比放大比較就好
EX: 自己一個人有100萬財富,這時候除上2.79,就可以算出目前的落點
以熱點圖,呈現家庭財富、家庭收入之間的比例關係
老喬將上表,以熱點方式做呈現

財富十分位的1,代表著最後10%的人群,所擁有的財富
財富十分位的9,代表著80~90%的人群,所擁有的財富
家庭平均資產、負債、淨值,依照淨值或收入,採五等分位的數據

| 資產分類 | 分類項目 | 成長率 | 報告發布時間 |
|---|---|---|---|
| 2000 | 29,571 | ||
| 2001 | |||
| 2002 |
這張的文字,有空再補充~
財富在世代間的流動情況:父母有錢與否,與孩子有錢與否的關係

這篇資料也很棒,不過身邊好像沒那麼有共鳴的樣子
父母的財富,孩子留得下來嗎? 用統計數據來看看
原文解釋得很清楚
▍想觀察世代之間的變化?有請轉移矩陣
2022年,中研院《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》的一篇研究,探討了這個議題。研究收集2001年到2018年,兩代親子的遺產稅配對狀況,再將結果以「轉移矩陣(transition matrix)」的形式呈現。📚
稍微解釋一下。轉移矩陣是用來表示「多種狀態之間交互變化的機率」。考慮最簡單的例子:假設我們只把人們分為「貧窮」與「富有」這兩種狀態,而且,
💸🔜💸 父母貧窮,子女也貧窮的機率是 60%
💸🔜💰 父母貧窮,子女變富有的機率是 40%
💰🔜💸 父母富有,子女變貧窮的機率是 20%
💰🔜💰 父母富有,子女也富有的機率是 80%
上面的4組機率,可以塞到一個 2 × 2 的轉移矩陣:
父母貧窮 父母富有
子女貧窮 ⌈ 60% 20% ⌉
子女富有 ⌊ 40% 80% ⌋
矩陣上的直行,每個數值加起來一定等於100%【註一】。轉移矩陣還有很多優點與特色,例如我們能利用轉移矩陣去推出長期穩定後,各狀態的分布。
不過今天的重點是階級翻轉,數學的部分就先到此為止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留言發問我們再來討論。
這樣看得懂這張表了嗎?
延伸閱讀
- 中央社有相當好的資訊圖表: https://www.cna.com.tw/news/afe/202405035006.aspx
- 天下雜誌內容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wgroup/posts/pfbid02973qGizqZMYMWbc7mhBHcQcKdapk6CVPhEaWWYkZ7i5nuqnGfs3AXdod4iwvhVaPl
- 行政院主計處的正式新聞稿:https://ws.dgbas.gov.tw/Download.ashx?u=LzAwMS9VcGxvYWQvNDYzL3JlbGZpbGUvMTA5ODAvMjMzMTE2LzExMeW5tOaWsOiBnueovy5wZGY%3D&n=MTEx5bm05paw6IGe56i%2FLnBkZg%3D%3D
- 111年國富統計報告
-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-家庭收支調查:https://www.stat.gov.tw/cp.aspx?n=3100
- 112年主計處國富統計報告
- 行政院主計處首頁
老喬的財富系列文章-基礎資料
這個系列,源自於老喬在工作期間,發現自己的薪水很少
而逐步尋找自己在台灣社會中的財富階層的資料整理過程
希望對來到本文章的你,有實際的思考與啟發
給一般人的財富科普資料
這部分算是常見問題及基礎知識,而且是針對一般人,也就是資產在億元以下的人
- 在台灣,關於財富自由的定義是什麼?
- 在台灣,你的收入層級,站在社會上什麼位置?
- 台灣中產階級標準,一文了解台灣中產階級的家庭月收入、家庭資產、個人薪資收入等數據
- 台灣「家庭」平均收入是多少?可支配所得有多少?家庭的平均人口數有多少?
- 老喬帶你無背景也能秒懂的,台灣家庭、個人財富數據研報
- 台灣資產破億人數有多少人?
- 巴菲特的年化報酬率,與美股大盤相差多少呢?
- 台灣歷年家戶數的歷史變化、每戶有多少人呢?看看歷年變化表的比例
- 國富毛額是什麼?國富淨額是什麼?為什麼一般都採用「毛額」?
老喬整理台灣有人錢的定義、要有1億元以上銀行才覺得你是咖
有錢人的世界與思考不一樣系列
老喬整理相關財富報告
- 台灣人金融資產全球排名|2024安聯全球財富報告
- 台灣資產分佈 報告整理| 2022
- 台灣財富中位數|瑞信研究所|全球財富年度報告 資料整理
- 台灣人均收入|瑞信研究所|全球財富年度報告 資料整理
- 台灣有1百萬美金的人數預估|瑞信研究所|全球財富年度報告 資料整理
- 2022 臺灣高資產客群財富報告|中國信託 X 資誠
- 2024年中國信託 X BCG 的2024臺灣超高資產客群財富洞察報告
- 2025中國信託銀行臺灣高資產客群 財富報告|2025/03
老喬的金融實戰分享與成效
老喬玩過、踩過坑的各種商品
- 看看筆者個人的金融上的失敗經驗雜談
老喬股市10年風雲錄-成效總覽與思考 - 老喬的台灣股市成效紀錄:個人績效與0050比較
- 老喬的美股成效比較,以VTI為對標對象
- 美國卷商 Firstrade 的國際匯款入金經驗整理(永豐、玉山、台新、富邦)
對比大盤,老喬到底做得如何? - 巴菲特的年化報酬率,與美股大盤相差多少呢?
金融實戰的資料分析
這邊就是老喬個人的各種資料整理,協助老喬自己優化家庭資產用
- 近20年,年化報酬率(CAGR)超過10%的ETF有哪些呢?
- FTSE Global All Cap Index 的地區佔比
- 全世界與美國以外世界的ETF比較:Vanguard Total International Stock ETF(VXUS) 與 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ETF(VT)的比較筆記
- 全世界市場ETF:iShares MSCI ACWI ETF(ACWI) 與 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ETF(VT)的比較筆記
- SPIVA®研究:S&P所編制相關指數,有多少機率能打敗主動型基金
台灣個人綜合所得稅的階梯級距表
看這邊就知道台灣人實際的收入狀況了
老喬的讀書心得
老喬的保險文章系列
保險市場的大局觀
壽險相關
壽險中的微型保單
新趨勢,因應老年化社會的政策 ㄘ性保險
訂閱更多關於 老喬報 joelin.cc 的消息
-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馬上訂閱 #老喬報
- 加入我的行銷分享群組 joelin.cc 商業前沿探索
- 加入圖文插畫創作者 Line交流討論區
- 有任何想要進一步暸解的議題,歡迎填寫表單讓我知道
- 關於 Joe Lin 的自我介紹
備註與警語
本篇是個人的研究筆記,不是投資與金融建議。
知識的累積與運用,是致富的不二法門,期待在路上與各位相見。
文章更新日誌
2024.10.22 文章發佈
2024.10.31 更新熱圖、數據表格化
2024.11.28 增加家庭戶數的資料分析表
2025.05.02 更新112年國富統計報告、台灣稅務2023年的資料
2025.05.03 更新112年國富統計報告的解讀
2025.06.28 相關資料更新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