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 台灣市場的消費者洞見|摘要與思考「Google 2022 台灣智慧消費關鍵報告:共好價值心商務」與「Think Commerce:ML・整合・快商務——解構智慧行銷、全面驅動最高成效!」兩份報告

截圖 2022-07-23 下午4.19.32

本篇文章希望協助各位導讀報告外,能去思考目前的行銷策略上可以優化的地方。
有任何疑問,都可以進入群組討論joelin.cc 商業前沿探索

台灣本地市場的人口結構變化

死亡人數比新生兒人數更多,人只會越來越少

  • 台灣已經進入人口下跌趨勢
  • 另外補充,每年有登記的寵物數,比新生兒還多

家戶人口人變少,但是受上的錢反而變多

  • 每戶家庭人口,在 2022 年跌破三人,但是家庭可支配所得總額持續成長
    換句話說,每個人手上的錢變多了

台灣CPI 還沒有大幅變化

使用時間基本不固定,但是峰值仍在 1800~0000

  • 上網時間基本不固定,但 1800~0000 的時段是高峰
    跟電商看到的週期差不多,就是配合上下班時間,會有峰谷的變化

台灣市場的消費者行為趨勢

超過半數的人,都會在線上線下做資料搜集

截圖 2022-07-23 下午4.26.13
這邊有做電商的各位可以去思考,以獲客成本來說,現下的單位成本是不是早就優於線上了?
筆者大概在兩年前就發現這件事,現在來說,這個情況更明顯

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前,平均在高達 7~12 個資訊管道中穿梭

消費者最常穿梭的線上資訊管道

  1. 搜尋引擎
  2. 討論區
  3. 品牌官網/App
  4. 網紅影片
  5. 專業評測站

Google對於各大渠道的敘述寫得很好:

  • 「公道伯」的搜尋引擎
  • 擔任「陪審團」角色的網路討論區
  • 如同「發言人」般的品牌官網或 App
  • 宛若「風雲人物」的網紅影片
  • 像「家教老師」的專業評測內容:

這些由數位資訊打造出的線上消費顧問團隊,再搭配實體店面所扮演的「臨門一腳」推力,已是現今最常見的新溝通路徑。
而這些途徑,可以用科學的方式來解釋為何有效,請參閱筆者網紅行銷背後的科學依據

不過每個觸點並沒有優劣之分,而是都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
截圖 2022-07-23 下午10.26.08

消費者的資訊來源分佈於各個角落,選擇高效的方案成為中小企業的決勝關鍵

截圖 2022-07-23 下午4.40.41
實務上中小企業能夠覆蓋這麼多通路,讓消費者獲取相關訊息嗎?
反過來想,中小企業要突圍,一定要找到

  • 效率遠高於現在的行銷方案
  • 針對特定人群做垂直面的銷售與族群開發
  • 認識到什麼樣的行消手段是長期累積的,哪些是短期藥效,會越來越差的

每位消費者和品牌/產品,平均有超過 500 次的接觸機會

費者在完成購買前,會進行找資料、看影音、查官網等行為。猜猜看,每位消費者和品牌/產品能有幾個數位接觸點?答案是:平均超過 500 個。

截圖 2022-07-23 下午10.25.54

這反而是要去思考,你所想溝通的受眾,會在什麼地方出現。
那些地方,就是你所需要佈點的時刻。
但也難在,找到那些觸點在哪裡。解法還是回到一對一觀察,使用者訪談,加上Persona,會是理解消費族群的不二法門。

消費者在 App 與 Web 之間不停穿梭

高達 45% 消費者會同時在官網 Web 與 App 購物

消費者主要用「搜尋」比較產品,可以從五個方向思考

  • 價格優惠(Power of free)
  • 高成本信號(Costly signaling)
  • 網路評論/社群推薦(Social proof)
  • 專家/專業認證(Authority bias)
  • 創造情境(Framing)

這邊要反思的,如果你的客戶群是 25歲以上,那這個邏輯沒問題。
但如果是25歲以下,那這個邏輯已經不一定成立了

Google的內部針對18歲到24歲的美國用戶進行研究,結果顯示出約有40%的Z世代的年輕用戶不會用Google搜尋或是地圖,反而是透過Instagram(IG)和抖音(TikTok)等App搜尋資料。

簡單來說,需要走視覺判斷的搜尋,24歲以下的族群,更喜歡 Tiktok 與 Instagram。
消息來源Google 人士,報導在此

消費上,功能面需求是根本,能結合心理訴求才是關鍵

  • 消費上,理性因素與感性因素,對於消費決策的影響力均等
  • 感性的心理需求
    • 值得信賴
    • 適合我
    • 永續
  • 理性的功能面為標配,感性訴求是決定要不要再多花一點錢的關鍵

白話來說,大部分產品的功能面都差不了多少的狀態下,能夠讓消費者掏出錢的因素,會回到品牌的訴求、追求的理想,很大一部份的價格創造來自於認同。
要找相關案例,請上嘖嘖等募資平台。

細分,是接下來的商品開發的思考途徑

截圖 2022-07-23 下午4.35.20
相關閱讀可以參考筆者摘錄的 2022食品行業發展趨勢

懶,永遠有市場

  • 懶,讓生活更方便,也更願意花錢
  • 懶,就是要懂我,願意接受過去的商品推薦來推薦其他產品

厭惡損失,所以更愛比較

現在的商品銷售,相比過去越來越立體,所以在商品銷售的佈局上,不要再只針對網路了。
對於中小企業來說,這也是必須去調整的心態,電商是銷售的方法之一,廣告是加速驗證的加速器,口碑&KOL&KOC是協助消費者判斷的重要依據。
截圖 2022-07-23 下午10.24.58

下載報告

《Google 2022 台灣智慧消費關鍵報告:共好價值心商務》
Think Commerce:ML・整合・快商務——解構智慧行銷、全面驅動最高成效!

訂閱更多關於 joelin.cc 的消息

  1.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馬上訂閱 #老喬報
  2. 加入我的行銷分享群組 joelin.cc 商業前沿探索
  3. 關於 Joe Lin 的自我介紹
  4. 加入創作者Line交流討論區
  5. 有任何想要進一步暸解的議題,歡迎填寫表單讓我知道

備註與警語

本篇是個人的研究筆記,不是投資與金融建議。
知識的累積與運用,是致富的不二法門,期待在路上與各位相見。

文章更新日誌

2022.07.23 文章發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