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b1.0, 2.0, 3.0 的核心差異思考

近期研究 Web 3.0, Metaverse 等議題,真心覺得未來是去中心化的影響力又再逐步擴大的時候。而正式本部落格核心關注的議題「影響力行銷」的環節。

這些逐步變化的差異,有些有感受,有些沒感受。但其中最明顯的差異,看到這張圖就會有感覺。

FIXEdhnUcAMaj7P

Web 1.0 是靜態、是單向的

個人覺得代表,就是「部落格」這種環境。版主寫自己的東西,而底下的討論是藉由該主題展開,並且大部分的所有權,都在服務提供商身上。

Web 2.0 是演算法的賦能

提到 Social log-in想必各位都不陌生,各大電商網站、服務都提供Facebook, Google, Apple, Line 等社群帳號登入。
優點是方便快速,不用一再提供相同的資料。
缺點是所有資料都會傳到服務提供商,並且被用來做行銷用途,最經典的運用就是廣告再行銷(Re-targeting)。白話來說,你一定有經驗剛剛看完一件商品,去滑臉書的時候就立刻出來該商品的推薦。
不過演算法的賦能,隨著iOS 隱私權政策的更新,有高達80%的人是不願意提供被追蹤的資料;再加上 歐盟GDPR、Third party cookie 的淘汰、禁止大數據殺熟等個人隱私的資料政策出台,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結束。白話說就是廣告投放變不準了哈哈哈,這讓依靠網路廣告的電商感到頭痛,並且讓消費者比較難剁手。

Web 3.0 將資料使用權回到使用者身上,但是資料完全公開

在區塊鏈相關服務,開始的時候,絕對逃不了「錢包授權」這個環節。在授權完成後,等同於使用Social login,就取得會員身份,可以使用服務。但是,如果你的錢包的號碼,被人知道以後,你過去透過這個錢包所有的行為,都可以被其他人所知道。

這到底是好還是不好,實在是很難說哈哈哈哈。
因為這等同於把管理的角色,從中心化的服務提供商(Google等),移轉到使用者身上。而有多少人真的有能力來管控呢?各位可以去問問身邊朋友,有管理幾組密碼就可以感受到「管理身份的安全」這件事是有多麼的反人性。

文章更新紀錄

2022.01.09 文章完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