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cebook 廣告受眾設計的萬用基礎架構

談到Facebook廣告,就一定會討論到「受眾」這個部分。

這是廣告架構中,相當多注意事項的環節。
但是當廣告帳戶可以花費到每月30萬新台幣以後,就漸漸變得沒有那麼關鍵了。

在早期(每月花費30萬之前),幾乎都是花錢讓Facebook去好好學習,這時候,去排除非常不相關的受眾是相當重要的。當花費大到每月30萬之後,除非產品有很大的變化,否則在廣告受眾設定上會相對沒那麼需要調整。

本篇適合觀看的人員:

  1. 對於Facebook廣告一竅不通,想要知道TA受眾設定怎沒樣比較合理的人
  2. 被廣告主或老闆一直問TA設定,但是每次回答沒有結構的人

相關關鍵字:

  • Facebook廣告受眾
  • Facebook廣告架構設定

Facebook 廣告受眾的架構設計原則

Facebook廣告受眾的大分類為:

  • 自訂名單
  • 造訪過廣告主網站與廣告主在Facebook生態系的人們(也就是IG帳號、FB粉絲團等)
  • 用上面兩種資訊來做的「類似受眾」
  • 用興趣來做分類
  • 裸投系受眾設定

Facebook 自訂名單功能

這就是廣告主自己上傳資料給Facebook的資訊,讓Facebook趕快幫廣告主練功用的。這種名單資訊主要來源有幾種:

  • 在電商網站上購物過的會員資訊
  • 廣告主手上能擁有的各種會員名單
  • 實體或虛擬聚會中收到的名單
  • 消費後的顧客問券填寫

上述這幾種名單,對於Facebook的廣告體統最重要的事情有幾個

  • 信箱
  • 手機(記得要修正成+886的格式)
  • 顧客終身價值(Lifetime value)

在實務操作上,有幾個心法要記得:

  • 名單品質的重要性遠大於數量
  • 最好能夠保持名單的新鮮度

舉例來說:

  • 近一個月的名單資訊,會比過去3年的名單資訊來的重要。
  • NPS問券結果大於9分的名單品質,會比全部一起投入,來的品質更好
  • 有消費過的會員名單,會比全部投入,來的品質更好
  • 能透過產品做分類,整理過後的名單,品質也會比較好
  • 能區分一般零售型的消費者,與企業的消費者,這樣分類後的名單品質也更佳

Facebook 網站自定受眾(Website custom audience)與IG,FB互動過的人

網站自定受眾,以下簡稱「WCA」,可以理解為Facebook主動幫你搜集的資訊,當然前提是IT的定都完成,這會牽扯到網站工程端的Pixel與CAPI的機制,這裡不探討技術細節。
這裡面的分類就有很多種了,大項可以切割為:

  • 網站的受眾
  • Facebook粉絲團的受眾
  • Instagram帳號的受眾
  • App上有安裝SDK所收到的受眾
  • 看過Facebook上影片的人

想要了解更多Instagram的受眾分析方法,可以到筆者的另一篇文章Instagram受眾分析的分析方法與實務演練做閱讀。

網站的受眾(WCA)

就是到過網站的人了,想要做細分,可以運用URL 也就是網址來做人群上的分類。

Facebook粉絲團的受眾

就是與Facebook粉絲團互動過的各種人。
舉例來說:

  • 私訊過的人
  • 把貼文存起來的人
  • 看過Facebook廣告的人

Instagram帳號的受眾

同上面Facebook粉絲團的受眾的概念
只是在IG上的受眾,可以特別關注「Save儲存」這個行為,在部分產業上有奇效。

App上有安裝SDK所收到的受眾

概念可以參考WCA那欄,邏輯一樣,只是方法不一樣,而且在 iOS 14 的架構下,這個的資料品質其實不錯。

看過Facebook上影片的人

這個常會獨立出來,因為影片素材確實會對銷售有影響。
但是許多企業會卡在製作成本的關係,此類素材偏少。

用上面兩種資訊來做的「類似受眾」

類似受眾到底對轉換成效上有沒有非常大的幫助,就超過7年的經驗總結,有幫助,但是有需多限制。原因在於幾點:

  • 台灣人口數少
  • 用於類似手中的「母資料」的品質

台灣人口數少

是類似受眾沒有想像中那麼好用的關鍵原因,因為在受眾設定時,人太少跑不動,人太多TA能濃縮的範圍又有限。
Facebook的窗口一邊都建議,一種TA的設定,要抓100萬人口以上。只是當考慮到台灣只有2300萬人的時候,可能又要細分男女、年齡,TA的設定就有相當大的限制。
舉例來說:
想要針對女性、25-34歲、台灣地區、使用繁體中文的人,以上四條件。
篩選完之後呢,台灣也只剩下 200萬人 的TA 可以用來廣告投放了

這個族群裡面全部都會是自己商品所針對的客戶嗎?
除非像是衛生棉之類的東西,否則一定還要再繼續縮減,再縮下去,也沒多少了…

用於類似手中的「母資料」的品質

這還是回到資料乾淨程度的問題,如果只是用預設的「完成購買」來做類似受眾,會遇到問題是:

  • 原本就有多品項商品
    舉例來說,商城中同時間賣爆米花與牛仔褲,平均單價如下
    爆米花:300
    牛仔褲:5,000
    直接用這包資料來做類似受眾,對於Facebook來看,就是平均單價為 2,650 的客戶,對兩樣商品來說有點不上不下的。

  • 會員為拿優惠,用多個帳號購買
    會員的整理購物歷程很破碎,不利於廣告投放

  • 會員中,有需多人從未購買過商品
    在分析完廣告主會員名單後,發現有70%的帳號沒有花過錢,這樣拿去做類似受眾也是很不好的

用興趣來做分類

用「興趣」當作TA設定,本身沒問題,只是廣告素材要有相應的配合。
比如說,想要投放「動物森友會」的族群,廣告素材當然要跟動物森友會有相關,不然跟盲投有區別嗎?
另一個問題,當選取多個興趣後,就會有交集與聯集的問題,交互排除後各組TA差異有多大呢?

以上兩點是用興趣做TA設定常會有問題的原因。

裸投系受眾設定

當上面的TA策略都使用過後,一定還有有一大塊是看不到廣告的族群,這些人要不要去做投放,就不在廣告架構設定的議題上了,而是要專注於「行銷企劃」本身。